川菜的24种味型和代表菜品
前些日子曾写过一篇题为《川菜都辣?》的文章,一说起川菜,大伙儿就想到“麻辣”。是,麻辣确实是川菜的代表性味道,但其绝不仅仅只有麻辣,而是拥有超级丰富味型的菜系,光官方确定的“标准味型”足足就有24种!这24种味型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四川省烹饪协会组织专家最终厘定并确认的,是对川菜风味的系统性总结。所谓标准味型是一个经典的分类,它体现了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丰富内涵。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这24种标准味型,及其代表菜品。
川菜标准味型被分成“麻辣”“辛香”“咸鲜酸甜”三个大类,每个大类中各有分枝。
一、越吃越辣、越辣越吃,让人停不下来的麻辣类。这是川菜最具代表性的味型,但细分之下各有千秋。
1. 麻辣味型:核心味型。花椒的“麻”和辣椒的“辣”激烈碰撞,口感刺激,味道浓厚。代表作:麻婆豆腐、水煮肉片。
2. 酸辣味型:在麻辣基础上加入醋的酸味,开胃解腻。代表作:酸辣蹄筋、酸辣海参汤。
3. 胡辣味型:使用干辣椒节或辣椒面在热油中炝出焦糊的辣香,香辣干爽。代表作:胡辣炝莲白、宫保鸡丁(宫保味型的基础)。
4. 椒麻味型:以葱叶的清香和花椒的麻香为主,椒香清鲜,麻味醇厚。代表作:椒麻鸡片。
5. 椒盐味型:由花椒粉和盐(或炒香的盐)调制而成,香麻咸脆,常用于佐餐或热菜。代表作:椒盐蹄膀、椒盐茄饼。
6. 红油味型:以特制的香辣红油为主,色泽红亮,咸鲜香辣,回口略甜。代表作:红油耳片、红油三丝。
7. 家常味型:“家常”意指“居家常用”,用郫县豆瓣、豆豉、盐等家常调料烹制,咸鲜微辣。代表作:回锅肉、家常海参。
8. 怪味味型:川菜独有味型,集咸、甜、麻、辣、酸、鲜、香各味于一体,互不压味,协调和谐。代表作:怪味鸡丝、怪味胡豆。
下图:水煮肉片、回锅肉
二、运用辣椒传入之前传统辛辣调料、开胃刺激的辛香类。这一类以葱、姜、蒜、芥末等辛香调料为主导,历史较第一类更加悠久(辣椒原产美洲,明朝才传入我国)。
9. 蒜泥味型:以蒜泥的浓郁辛香为主,咸鲜微辣,回味略甜。代表作:蒜泥白肉。
10. 姜汁味型:老姜的辛辣味突出,酸味辅助,清爽开胃。代表作:姜汁肘子、姜汁热窝鸡。
11. 芥末味型:黄芥末或青芥末(山葵)带来的冲鼻辛辣感,清爽刺激。代表作:芥末嫩肚丝、芥末鸭掌。
12. 麻酱味型:以芝麻酱的香醇为主,咸鲜醇厚。代表作:麻酱凤尾、麻酱鱼肚。
13. 烟香味型:用樟树叶、花茶、柏枝等香料熏制食材,形成独特的烟熏风味。代表作:樟茶鸭子、川式腊肉。
14. 酱香味型:以甜面酱或芝麻酱的酱香为主,咸鲜回甜,酱香浓郁。代表作:酱肉丝、酱爆肉。
15. 五香味型:使用八角、桂皮、丁香、小茴香等多种香料卤制,香味浓厚。代表作:五香卤牛肉、香酥鸭。
下图:蒜泥白肉、樟茶鸭子
三、突出食材本味,口感鲜醇悠远的咸鲜酸甜类。这类味型相对温和,注重体现食材本味,追求味道层次的调和。
16. 咸鲜味型:川菜的基础味型,用盐或高级清汤提鲜,吃的是食材的本味和鲜味。代表作:开水白菜、鸡豆花、清蒸江团。
17. 豉汁味型:以豆豉的咸香为主,豉香浓郁。代表作:豉汁蒸鱼、豉汁排骨。
18. 荔枝味型:味似荔枝,酸味先于甜味出现,酸甜咸鲜比例均衡(与糖醋味的区别在于酸重于甜)。代表作:锅巴肉片、合川肉片。
19. 糖醋味型:甜味和酸味并重,酸甜可口。代表作:糖醋里脊、糖醋脆皮鱼。
20. 甜香味型:以白糖、冰糖、蜜饯、果汁等调味,纯甜清香。代表作:冰糖肘子、冰汁桃脯。
21. 陈皮味型:以干陈皮(橘子皮)的芳香苦味为主,麻辣味辅之,回味悠长。代表作:陈皮牛肉、陈皮鸡。
22. 香糟味型:用醪糟汁或香糟泥调味,糟香醇厚,咸鲜回甜。代表作:香糟肉、糟醉冬笋。
23. 咸甜味型:咸味和甜味并重,和谐融合。代表作:冰糖酱鸭方、芝麻肉丝。
24. 荔汁味型:此味型常与荔枝味型合并讨论,或特指一种以水果(如荔枝)风味为灵感的复合味型,现在多归入荔枝味或酸甜味范畴。
下图:锅巴肉片、清蒸江团
看到这儿的朋友,一定发现了漏洞,会提出质疑:著名的鱼香味型,代表作鱼香肉丝;宫保味型:代表作宫保鸡丁。这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川菜味型啊,你怎么不说呢?其实是这样的:
在标准分类中,宫保味型通常被看作是胡辣味型的一个小分支,或称为“煳辣荔枝味”,因为它兼具干辣椒和花椒的煳辣香,以及“荔枝味”的酸甜口。鱼香味型源于四川民间烧鱼的方法,特点是“鱼香不见鱼”,集咸、甜、酸、辣、鲜、香于一体。因其影响巨大,很多时候人们会将其与怪味等并列,但在官方分类中,它被视作家常味型的一种特殊演变。
总而言之,这24种味型是川菜风味的理论基石,但川菜本身是不断发展和融合的,所以所谓的标准味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烹饪中,厨师们会灵活运用和组合这些味型,创造出无穷无尽的美味,这当然是馋猫们乐得所见、多多益善的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