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丸里竟加“硼砂”!清远一肉档被立案
9月25日清远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一批
“铁拳”行动执法典型案例
其中,英德市望埠镇某肉档
加工经营添加硼砂的肉丸被立案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025年2月25日,英德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监督检查发现的线索,组织执法人员依法对当事人的经营场所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其自制经营的肉丸及使用的粉末原料被检测机构检出含有硼砂成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的规定,当事人构成在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违法行为。
2008年原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中,“硼砂硼酸”被明确列入非食用物质名单,禁止在加工制作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等食品中使用。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二)项的规定,硼砂属于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当事人的行为已涉嫌构成犯罪,2025年4月,英德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资料图
硼砂是啥?
硼砂,化学名四硼酸钠,原本是玻璃制造、陶瓷釉料中的常见工业原料。它能降低玻璃熔点、增强陶瓷光泽,甚至被用作防腐剂。
资料图
然而,一些商家发现,将硼砂掺入食品后,肉类制品会变得异常Q弹,米粉、腐竹等也能延长保质期。这种“神奇效果”让硼砂逐渐沦为食品造假者的“宠儿”。
硼砂的致命性
硼砂的致命性就在于,吃进体内的硼砂在胃酸的作用下会转变成硼酸。长期过量食用添加了硼砂的食物,可能会导致硼酸在体内蓄积,影响消化酶,从而引发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腹泻、呕吐、红斑、休克、昏迷等急性中毒症状。
硼砂中的硼作为人体的限量元素,摄入过多可能会引发人体脏器的蓄积性中毒。成人的硼砂中毒剂量是1~3克,致死剂量是15克,而婴儿仅2~3克就会致死。
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和《食品卫生法》,明令禁止将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如何识别含硼砂的食品?
识别含硼砂的食品对于保护我们的饮食安全至关重要。这里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来辨别:
加了硼砂的猪肉:摸时手感十分滑腻,色泽上比正常新鲜猪肉颜色显得深一些。如果是刚涂抹,仔细看还可能看到白色粉末附着,闻起来有微弱的碱味。
加了硼砂的腐竹:卖相好,不易发霉变质,且韧度高,久煮不烂。可以在浸泡时注意下,如果水浑浊、有沉淀,腐竹变大、粗糙,就有可能添加了硼砂。
加了硼砂的粽子:比正常的粽子吃起来会更有嚼劲,米粒颗粒度比较大,不粘粽叶,剥的时候觉得很滑溜。
加了硼砂的凉皮:口感筋道,表面色泽过于黄亮,而且运输过程不易碎。
加了硼砂的米面制品:加了硼砂的米面制品辨别起来并不容易,主要靠看和摸。用水把面皮弄湿后有滑腻感,说明添加了硼砂。
使用pH试纸进行测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将试纸贴在疑似含硼砂的食品上,若试纸颜色发生改变,尤其是变成蓝色,表明食品中可能添加了硼砂。
综合 | 清远日报、清远市场监管
来源: 南方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