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绥化:民国时期海伦县的火车站和城内街道,日本人到处可见
海伦地处黑龙江中部,绥化以北,与绥棱县、庆安县、望奎县等地接壤,是民国时期,黑龙江的重要县城。1932年春夏之交,日本关东军占领了海伦县城,当地百姓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被日伪殖民统治的生活。铁路
这是松浦(呼兰县)通往海伦县的呼海铁路,起点在哈尔滨松花江北岸的马船口,全长两百多公里,是黑龙江省地方自力更生修建的第一条较长的铁路。其中绥化至海伦段于1928年3月15日开工,同年12月6日竣工,
站牌
一个日本男子站在海伦车站的站牌下,身后放着行李。不远处,一辆停靠在海伦车站的列车正喷着滚滚白烟。
火车站
海伦火车站建成于1928 年,地址在海伦镇雷炎大街。1933年3月,呼海铁路被日本满铁所接管。从图中看,此时海伦车站门前出现的几乎都是日本人。
海伦车站
几个日本人站在海伦火车站门前,身后拉着铁丝网。车站上面插着扎眼的膏药旗。日军占领海伦后,利用铁路的便捷大肆掠夺当地的各种资源,将海伦变为其战争物资供应地。
站前广场
海伦火车站门前的广场,一侧有白色的木栅栏,对面是一排电线杆,广场上有不少日本军人活动的身影。
工事
面对日本人的殖民压迫,海伦百姓从未停止抵抗,在海伦周边,活跃着由当地爱国志士带领的东北抗联地方游击队,他们神出鬼没,经常袭击日伪据点、破坏交通线,让鬼子头痛不已。图为火车站附近日本宪兵垒砌的沙包工事,用来防御抗日游击队的袭击。
德政牌楼
海伦街头的德政牌楼,又名南牌楼,是海伦城内的地标建筑。此牌楼最初建于1913年,1921 年时被大火烧毁,图中的牌楼为1925年重建。上世纪五十年代牌楼被拆除,今已不存。
街道
海伦城内的主街道,道路边是一栋中西合璧式的商铺建筑。道路宽阔,前方不远处的一栋房屋被日军放火焚烧 ,正冒着冲天浓烟。
伪县署
1931年11月,海伦曾短时间作为黑龙江省临时省会。日本人侵占海伦后,设立伪海伦县公署,由日本顾问直接掌控权力。图为海伦县的伪公署,门前设有两个岗亭和两处工事,一个伪警察在岗亭内站岗。日军则在一旁悠闲地聊天。
日军驻地
在海伦城内,还驻守有日军守备队和警察署。图为日本守备队的一处驻地,中西合璧的大门前,垒砌有沙包工事,拉着铁丝网。一个日本兵手持长枪在路边站岗,旁边有几个日本兵驾着马车准备出行。
道路
一辆百姓驾驭的马车行进在海伦城内的街道上。海伦城内的街道很宽,但路况极差。因为是土路,下雨之后便变得泥泞不堪。这样的道路在当年有一个专门的名称:翻浆路。
马车
马车是当时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四个轮子的俄式马车因为灵活和轻便深受东北百姓的欢迎。图为驾驶着俄式马车的日本男子,路边有一口带有轱辘的水井。
百姓
海伦城内的一座民居院内,一个老人和四个儿童的合影。老人在镜头前低垂着眼睛,反倒没有孩子们坦然。在他们身后,站着一个日本宪兵。
兵营
侵华日军在海伦的兵营,没有围墙,入口位置设置有两座岗亭,有持枪的日本步哨站岗。往里面走,是一些俄式建筑。
兵营内
兵营内的日本士兵,正聚集在一起拆封刚刚收到的慰问袋。所谓慰问袋,是日本 “全民参战” 政策的产物,是从日本本土寄来的礼物袋,其中绝大部分是为 “日本爱国妇人会” 制作。
拆袋
围在一起正在拆开慰问袋的鬼子兵。慰问袋里装的大多是日用品或小点心。一个日本兵已经迫不及待吃了起来。搞笑的是,在鬼子当中,还有一个烂脑袋的家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