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
最近后台总有1967到1977年出生的读者留言,问的都很实在:“听说退休年龄要调,我本来50岁能退,现在得干到啥时候?”“会不会突然多工作好几年,身体顶不住?”其实大家不用焦虑,我国明确要走“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路子,不是“一刀切”改规矩,而是慢慢过渡。尤其是1967-1977年出生的人,刚好在调整的“过渡阶段”,多工作的年限有规律可循,今天就把怎么算、影响多大讲清楚,你看完自己就能算明白。一、先搞透:“渐进式延迟”不是“突然加龄”,3个原则先记牢
很多人怕“政策突然落地,自己多干5年”,其实从国家人社部多次释放的信号来看,退休年龄调整会严格遵循“渐进式”原则,简单说就是“小步走、慢慢调”,核心有3条,这是算自己退休时间的基础:
1. 每年延迟几个月,不是“一年加一岁”
不会出现“今年60岁退,明年就61岁退”的情况,而是每年延迟3-6个月。比如按最常见的“每年延迟3个月”来算,4年才延迟1岁,这样大家有足够时间适应,不会有太大压力。
2. 先从“新退休人群”开始,逐步覆盖
政策落地后,不会让所有还没退休的人一起延迟,而是先从“当年该退休的人”开始。比如2025年落地,那1965年出生、2025年该60岁退休的人,先延迟3个月;1966年出生的,延迟6个月,以此类推,慢慢过渡到最终目标年龄。
3. 不同性别、身份,调整节奏可能不一样
目前现行退休年龄是“男满60岁,女干部满55岁,女工人满50岁”,调整时大概率会兼顾这个差异,不会让所有人按一个节奏延迟。比如女性可能先从50岁、55岁开始慢慢调,男性从60岁开始,避免打破现有性别间的退休年龄平衡。
记住这3条原则,就知道退休年龄调整不是“猛踩刹车”,而是“慢慢减速”,1967-1977年出生的人,因为距离退休还有几年(或十几年),刚好赶上“小步延迟”的阶段,多工作的年限其实不会多太多。
二、关键:1967-1977年出生的人,到底要多工作多久?分3类算清楚
要算自己多工作几年,得先明确“你原本该几岁退休”(按现行政策),再结合“每年延迟3个月”的主流测算方案(这是目前专家和人社部门提及最多的方案,有参考性),分三类人群来算,大家对号入座:
第一类:男性(现行退休年龄60岁)
男性不管是干部还是工人,现行政策都是60岁退休,我们按“政策2025年落地,每年延迟3个月”来算:
- 1967年出生:原本2027年退休(60岁),政策2025年落地后,到2027年已延迟2年,总共延迟2×3=6个月,所以要多工作6个月,60岁6个月退休;
- 1970年出生:原本2030年退休,政策落地后延迟5年,5×3=15个月(1年3个月),61岁3个月退休,多工作1年3个月;
- 1975年出生:原本2035年退休,政策落地后延迟10年,10×3=30个月(2年6个月),62岁6个月退休,多工作2年6个月;
- 1977年出生:原本2037年退休,政策落地后延迟12年,12×3=36个月(3年),63岁退休,多工作3年。
简单说,男性1967-1977年出生的,多工作时间从6个月到3年不等,越年轻(越晚退休),多工作的时间稍长,但最多也才3年,不会出现“多干5年”的情况。
第二类:女干部(现行退休年龄55岁)
女干部现行55岁退休,同样按“2025年政策落地,每年延迟3个月”算:
- 1967年出生:原本2022年退休(55岁),但如果政策2025年落地,这类人可能已退休,不受影响(这里提醒:如果政策落地时间早于你原本退休时间,才会受影响,晚于则不受);
- 1970年出生:原本2025年退休,政策刚好落地,延迟0年?不,2025年落地当年,该退休的人会先延迟3个月,所以55岁3个月退休,多工作3个月;
- 1975年出生:原本2030年退休,延迟5年,5×3=15个月(1年3个月),56岁3个月退休,多工作1年3个月;
- 1977年出生:原本2032年退休,延迟7年,7×3=21个月(1年9个月),56岁9个月退休,多工作1年9个月。
这里要注意:女干部中1967-1969年出生的,原本退休时间在2022-2024年,如果政策2025年落地,这部分人可能已退休,不会受调整影响;1970年及以后出生的,才需要按延迟规则算。
第三类:女工人(现行退休年龄50岁)
女工人现行50岁退休,是最早退休的群体,受影响的时间节点也更早:
- 1967年出生:原本2017年退休(50岁),早于政策落地时间,不受影响;
- 1970年出生:原本2020年退休,同样早于2025年落地时间,不受影响;
- 1975年出生:原本2025年退休,政策落地当年,延迟3个月,50岁3个月退休,多工作3个月;
- 1977年出生:原本2027年退休,延迟2年,2×3=6个月,50岁6个月退休,多工作6个月;
- 1977年之后出生的(比如1980年):原本2030年退休,延迟5年,15个月,51岁3个月退休,但咱们今天只说1977年之前的,就不展开了。
总结一下:1967-1977年出生的人里,女工人受影响最小(1975年后出生的才多工作几个月),女干部次之,男性稍多,但整体都在“几个月到3年”之间,没有极端情况。
三、自己怎么算?2步公式,不用求人
可能有人会问:“要是政策不是2025年落地,或者每年延迟不是3个月,我咋算?”其实有个通用公式,2步就能算自己的退休时间,不管政策怎么调,都能套用:
第一步:确定“政策落地时间”和“你原本退休时间”的差
比如政策2026年落地,你1972年出生,男性(原本2032年退休),那“原本退休时间-政策落地时间”=2032-2026=6年,这个“6年”就是你需要“累计延迟”的年数。
第二步:用“累计延迟年数×每年延迟月数”,就是多工作的时间
如果每年延迟4个月(假设),那多工作的时间就是6×4=24个月(2年),原本60岁退休,现在就是62岁退休。
举个具体例子:你是1973年出生的女干部(原本2028年55岁退休),如果政策2025年落地,每年延迟3个月:
1. 原本退休时间-政策落地时间=2028-2025=3年;
2. 多工作时间=3×3=9个月;
3. 最终退休年龄=55岁+9个月=55岁9个月。
是不是很简单?不管政策落地时间、每年延迟月数怎么变,只要知道这两个数,就能自己算,不用等别人通知。
四、常见疑问:这3个问题,大家问得最多
最后解答几个读者常问的问题,避免误解:
1. 特殊工种退休、病退,会受影响吗?
会,但大概率会“特殊对待”。比如特殊工种现行政策是“男55岁、女45岁退休”,调整时可能会按“同样比例延迟”,但不会取消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政策。比如原本45岁退的女特殊工种,政策落地后每年延迟3个月,那45岁退休的人就变成45岁3个月,不会一下子调到50岁,保障特殊人群的权益。
2. 延迟退休后,养老金会多吗?
会。养老金计算和“缴费年限”挂钩,多工作几年,就多交几年社保,缴费年限变长,个人账户里的钱也变多,退休后每月养老金自然会比“按时退休”多一点。比如多工作3年,按每月交500元社保算,个人账户多1.8万元,加上基础养老金的增长,每月大概能多领100-200元,也算一种补偿。
3. 要是身体不好,能不能不延迟?
目前政策方向里提到“弹性机制”,比如允许“达到一定年龄后,自愿申请提前退休,但养老金按比例减少”,或者“申请延迟退休,多工作几年,养老金多领点”。所以身体不好的人,未来可能有“提前退休”的选项,不用硬撑,但具体规则要等政策细则出来才知道,现在不用太担心。
总结:别焦虑,1967-1977年出生的人,影响可控
说到底,1967-1977年出生的人赶上退休年龄调整,是“过渡阶段的幸运儿”——既不会像更早出生的人(比如1960年左右)可能“突然面对延迟”,也不会像更晚出生的人(比如1985年左右)可能要延迟更久。多工作的时间大多在“几个月到3年”,而且有足够时间准备,还能通过多交社保多领养老金,整体影响可控。
现在不用天天打听“政策啥时候来”,不如趁现在多关注社保缴费(别断缴)、健康管理(身体好才能应对多工作的几年),等政策细则出来,按咱们教的公式一算,就知道自己啥时候退休了。真有不清楚的,到时候直接问社区社保窗口,比自己瞎猜靠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