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 11:06

@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绵阳为你绘就暖“新”地图,可一键导航

9月30日清晨,外卖骑手小李已经接下了今天的第一个订单。手机屏幕上,除了不断跳动的配送时间,还有一个他最近常用的图标——暖“新”地图。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等餐间隙没地方歇脚,手机没电了得满大街找充电宝。”他说,“现在打开地图,附近哪里有驿站、能充电、能热饭,一目了然。”

↑视觉绵阳资料图
这张小小的地图,正在成为绵阳新就业群体的“暖心导航”。
工作在云端、奔忙在路上,这是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的真实写照。他们如城市的“毛细血管”,维系着社会高效运转,却也常常面临“停车难、充电难、用餐难、休息难”的现实困境。
聚焦这些“关键小事”,绵阳市委社会工作部为进一步深化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整合工会、交通运输、人社等多部门资源,在“i绵阳”城市运行智慧平台上开发了暖“新”数字地图。
日前,随着第二批187个服务站点上线,这张地图上的“暖心坐标”已覆盖12个县(市、区)、园区,总计达到280个。
点开地图,服务站点的具体地址、主要功能、联系电话和服务时段都清晰罗列。用户当前位置周边的所有站点情况实时显示,还可一键跳转至导航软件规划路线。“就像有个贴心的助手,总能帮我找到最近的‘加油站’。”一位网约车司机这样评价。

↑视觉绵阳资料图
驿站不仅要有,更要好用、管用。这里,基本的歇脚、充电服务是标配,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则在不断延伸。目前,全市有68个站点提供优惠就餐、政策咨询、安全培训、车辆维修等拓展服务,28个站点开展健康义诊、创业辅导、青春交友等特色项目。
针对部分驿站晚间关闭的问题,绵阳在服务功能完善、人流量大的区域推行24小时扫码进入自助服务模式,目前已建成25个这样的全天候驿站。
“要让新就业群体累了能歇脚、渴了能饮水、闲时能充电、心烦能倾诉。”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联合市总工会,统筹使用工会补助资金对驿站进行持续打造和提升,确保其规范、持续运行。

↑视觉绵阳资料图
同时,本次发布的驿站均设立了党员报到点,提供登记报到、组织关系转接等服务,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目前,已有13名党员通过驿站亮明身份,纳入组织管理,找到了在异乡的“家”。
这一举措,也是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的缩影。今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探索凝聚服务新就业群体工作新路径,印发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二十条措施,重点打造“政策、设施、服务、发展、融入”多元友好场景。
目前,全市已升级运行暖“新”驿站526个,提供热饭饮水、加油换电等服务;
选取主城区6个社区、167个小区开展“骑手友好型社区小区”试点建设,简化门禁登记流程、绘制小区导览图,为骑手节省配送时间;
建立“入行必谈”“入行即入会”等3项机制,落实常态化“送温暖”“送帮扶”、新就业群体平价(8折)优惠就餐等6项暖心服务举措;
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联合调解中心,走访6000人次、服务新就业群体2万余人次,调处案件900余件次。

↑视觉绵阳资料图
一系列务实举措,旨在解决新就业群体工作环境不优、权益保障不足、发展空间受限、融入社会不够等问题。
暖“新”行动,温暖了奔波的身影,也激发了参与治理的热情。下一步,市委社会工作部将依托驿站建立“员工—党员—党组织”诉求收集办理反馈机制,集中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探索“积分兑换”“以服务换服务”等模式,开发小程序集成新就业群体亮身份、参与微服务等功能,引导他们到街道社区报到备案,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社会群众,实现个体发展与城市建设“双向奔赴”。

“i绵阳”小程序使用方法
一、在微信中打开“i绵阳”小程序,在首页点击“暖‘新’地图”;

二、在“附近阵地”中选择目标驿站;

三、点击“立即前往”功能;

四、点击“导航”功能,选择导航软件;

五、点击“开始导航”。

涪江观察记者:尹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绵阳为你绘就暖“新”地图,可一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