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上映不到1天,日本高官马上出手,反华势力遭狠狠打脸
9·18这天上映《731》,票房爆了,却有人要抵制?一个日本议员的举动把他们气得无言以对说实话,看到这部电影在9月18日选择公映,我既心疼又觉得到位。心疼的是那些在历史里遭受过非人待遇的无辜者,觉得到位的是,选在这一天上映,本身就是对记忆的一次唤醒和提醒。影院里我坐在旁边的,是一位带着孙女来的老人,他眼眶在影片里一次次湿润,那种沉默胜过任何言语。影片拍得血腥,但那血腥本身不是为了刺激,而是为了让不愿面对的人看到真实;这也是很多支持者票房爆棚的原因之一。
可偏偏有声音说“太血腥,不适合孩子”,甚至有人打着“保护家庭”的旗号发起投诉。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争论,周围一个年轻父亲告诉我,他觉得小孩子不该接触这些画面,要把“恐怖”从童年里剔除。说白了,这是能理解的谨慎,但不应成为掩盖真相的借口。历史教育和家庭保护可以并行:家长可以选择给孩子做适龄版说明,带着他们把沉重的事实放到时代背景里,而不是一概封锁、回避或淡化。
更让人倒吸一口气的是,有人将“忘记过去”包装成“宽容”的美德。说过去就过去,别揪着旧事,这种说法听起来温和,实际上可能掩盖冷漠甚至是有意的历史失忆。我认识一个做历史志愿者的同事张姐,她多次去农村采访老年人口述史,常常被年轻人一句“那都是老一辈的事”打断。张姐告诉我,一旦记忆断层,下一代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对事实的警觉,社会对错误的免疫力也会下降,这不是借口逃避,而是理由去坚持记忆的传承。
有意思的是,反观日本内部,却出现了支持我们揭露真相的声音。日本参议院议员山添拓在国会上展示解密档案、私人日记和审判记录,公开质问那些否认或回避的人,他的一句“这些难道不算资料?”把很多强词夺理的说法撕开了口子。我不是要把国际关系复杂化,然而一个外国议员愿意为历史说句公道话,本身就揭示了两件事:一是历史真相有跨国的证据链,二是勇于面对历史错误的人能赢得更多尊重。这种反差让国内那些声称“孩子不该看”的言论显得苍白无力。
再者,我们要承认影片本身在传播学层面的成功并非偶然。导演把零散的史料、幸存者口述和审判纪录重组成有力叙事,这种叙事把个体的痛苦放大为历史的证据,触发的是集体记忆的共振。与此同时,抵制声音往往采取情绪化话语来掩饰立场,这在社交媒体上很容易被放大,形成噪音。面对噪音,我们更需要提高信息判断力,学会看源头、看证据,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
说到实际操作,作为家长或者普通观众,不想逃避历史并不意味着要把孩子推向恐怖场面。可以把观影变成一件有导向的事情,先自己看,并准备好语言和资料,分年龄用不同方式讲清为什么要记住、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博物馆的展览、改编的儿童读物、经过专家把关的教学短片,都是把残酷事实转化为教育力量的路径。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心理,也保全了社会记忆。
最后不得不说,历史的记忆不是某一部电影的私有物,也不是某些噪音可以轻易抹掉的。面对否认和淡化,我们应以事实为武器,以教育为手段,以多渠道的证据链条堵住谎言滋生的土壤。未来几年,这类基于档案和口述史的作品只会越来越多,它们不是为煽动仇恨而存在,而是为让真相在公众语境里占据位置。平台和公众都应承担起责任:平台合理提示年龄与史实来源,公众把情绪转化成求证的动力。
你怎么看?你的家里是否有人亲历或讲述过那段历史,或者你在教育孩子、面对亲朋争论时是怎样做的?说说你的经历和看法吧。
文|清扬 编辑|清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