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扶摔倒老人却被指肇事,花十几天找到监控自证清白:我觉得很委屈
9 月 27 日,湖南桃源县市民尹先生的遭遇引发网络热议 —— 他在带儿子就医途中,看到一位推车老人摔倒后主动上前帮扶,却被老人家属指认为肇事逃逸者,甚至面临法律责任追究。十几天里,尹先生顶着 “肇事者” 的质疑,四处寻找能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最终在一处隐蔽监控的帮助下洗清嫌疑。目前,老人家属已因证据不足放弃追究,并向尹先生道歉,当地交警部门也证实双方车辆无接触。这起事件既让人们看到 “好人难做” 的现实困境,也引发对 “如何保护善意” 的思考。事件经过:带娃就医途中扶老人,反陷 “肇事” 争议
9 月 14 日清晨,湖南桃源县的街道上已有不少行人,尹先生骑着电动车,后座载着生病的儿子,正赶往附近医院就诊。当时天气微凉,路上车辆不算密集,尹先生骑行速度不快,一边留意路况,一边时不时回头叮嘱儿子坐稳。
行至一个十字路口附近时,尹先生突然看到前方不远处,一位推着老式二八大杠自行车的老人身体一歪,连人带车向右侧摔倒在地。自行车上还挂着两个装满蔬菜的布袋,袋子掉落时,里面的青菜、萝卜撒了一地。老人摔倒后试图起身,却因力气不足,挣扎了几次都没能站起来,还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尹先生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停下电动车,将儿子安置在路边安全的位置,快步上前帮忙。他先是小心翼翼地将压在老人身上的自行车扶起来,靠在路边的树干上,又弯腰询问老人的情况:“老人家,您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随后,他还帮忙捡起散落的蔬菜,重新装进布袋里。
就在尹先生准备扶老人起身时,几位自称是老人家属的人匆匆赶到现场。他们看到老人坐在地上,自行车倒在一旁,而尹先生正蹲在老人身边,便不由分说地将尹先生围住。其中一位中年男子情绪激动地抓住尹先生的胳膊,大声质问道:“是不是你把我家老人撞倒的?你想跑?”
尹先生当时愣住了,连忙解释:“我没有撞他,我是路过看到他摔倒,过来帮忙的。” 但家属们根本不听他的辩解,一口咬定是他肇事逃逸,只是因为被当场撞见才假意帮扶。还有家属拿出手机,对着尹先生和现场拍照,声称要 “保留证据”,甚至放言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让他赔偿老人的医疗费和误工费。
尹先生试图让儿子作证,说自己确实是主动帮忙,但孩子年纪小,面对家属们的激烈态度,吓得不敢说话。周围渐渐围过来一些路人,有人小声议论,却没人能站出来为尹先生证明。无奈之下,尹先生只能选择报警,希望警方能还自己一个清白。
困境重重:十几天背负 “肇事者” 骂名,多方寻找证据无果
报警后,桃源县交警大队的民警很快赶到现场。民警对现场进行了勘查,询问了尹先生和老人家属的情况,也向周围路人了解了当时的情形。但由于事发现场没有明显的碰撞痕迹,也没有目击者愿意出面作证,民警暂时无法判断尹先生是否为肇事者,只能先将双方带回警局做进一步笔录,并告知尹先生需要等待调查结果。
从警局出来后,尹先生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他不仅要照顾生病的儿子,还要应对老人家属的频繁联系 —— 家属们每天都会通过电话、微信联系他,要么催促他 “承担责任”,要么用激烈的言辞指责他 “没有良心”。甚至有家属在小区里散布消息,说尹先生是 “撞倒老人不承认的肇事者”,让周围邻居对尹先生投来异样的眼光。
尹先生说,那段时间他 “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心里充满了委屈。“我只是做了一件我觉得该做的事,怎么就变成肇事者了?” 他每次向别人解释,都要拿出当天的就医记录、儿子的病历,证明自己当时确实是带娃去看病,没有肇事的动机,但这些都无法打消家属的怀疑。
为了自证清白,尹先生开始主动寻找证据。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回到事发现场附近,查看周围是否有监控摄像头。事发现场位于两条街道的交汇处,周围有商铺、居民楼和一个小型菜市场。尹先生一家家去询问商铺老板,是否安装了监控能拍到事发区域,又联系了小区物业,查看居民楼外的监控录像。
可连续几天下来,尹先生都一无所获。有的商铺监控角度不对,只能拍到店内情况;有的居民楼监控早已损坏,没有存储数据;菜市场的监控虽然能覆盖部分区域,但事发时正好处于监控盲区。每次找到监控却发现无法证明自己清白时,尹先生都会感到一阵绝望,但一想到自己背负的 “骂名”,他又咬牙继续寻找。
尹先生的妻子看着丈夫每天奔波,心里既心疼又着急,劝他 “实在不行就找律师”,但尹先生觉得 “没做错事,没必要走到那一步”,他坚信一定有监控能拍到当时的情况,只是自己还没找到。
峰回路转:隐蔽监控还原真相,十几天努力终获清白
就这样,尹先生坚持寻找了十几天。9 月 26 日下午,他再次来到事发现场,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街角一处不太起眼的旧居民楼 —— 这栋楼已经有些年头,外墙斑驳,楼道口还堆放着一些杂物。尹先生之前路过这里时,并没有注意到楼上是否有监控,这次他抱着 “最后试一试” 的心态,走进楼道询问住户。
一位住在三楼的老奶奶告诉尹先生,楼顶的平台上安装了一个监控,是几年前小区居民自发集资安装的,主要是为了防范高空抛物和盗窃,监控角度比较广,或许能拍到楼下的街道。尹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瞬间燃起了希望,他连忙联系了负责管理这个监控的居民,说明自己的情况,请求查看监控录像。
负责管理监控的居民起初有些犹豫,担心涉及隐私问题,但在尹先生的再三恳求下,还是同意让他查看 9 月 14 日当天的监控记录。监控设备安装在楼顶的一个铁架上,屏幕有些模糊,但能清晰看到事发现场的全貌。
当看到 9 月 14 日上午的监控画面时,尹先生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画面显示,当天尹先生骑着电动车带着儿子,从远处正常驶来,在看到老人摔倒后,才减速停车上前帮扶。整个过程中,尹先生的电动车与老人的自行车没有任何接触,老人是因为骑行时车身不稳,自己失去平衡摔倒的。监控还拍到,尹先生帮扶老人时,还多次回头看路边的儿子,生怕孩子遇到危险,这些细节都印证了尹先生的说法。
尹先生立即将监控录像拷贝下来,第一时间联系了老人家属和桃源交警大队。他带着拷贝好的监控视频,再次来到交警大队,向民警展示了这段关键证据。民警通过技术手段核实了监控的真实性,又对比了之前的笔录和现场勘查结果,最终确认:尹先生的电动车与老人的自行车在事发时确实没有接触,尹先生不存在肇事行为,他当时确实是主动上前帮扶老人。
当民警将调查结果告知老人家属时,家属们沉默了。他们看着监控里尹先生主动帮扶的画面,再想到之前对尹先生的指责和误解,脸上露出了愧疚的表情。9 月 27 日,老人家属主动联系了尹先生,电话里他们向尹先生诚恳道歉,说 “之前是我们太冲动,没有弄清楚情况就冤枉了你,对不起”,并表示不再追究尹先生的任何责任。
尹先生接到道歉电话时,心里的委屈终于烟消云散。他说:“我不是要他们怎么样,只是想证明自己没有做错事。现在真相大白了,我也放心了。”
官方回应与社会关注:交警证实无接触,善意保护引讨论
9 月 27 日,桃源交警大队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正式公布了这起事件的调查结果。民警表示,经过对监控录像的细致分析、现场痕迹勘查以及多方证人询问,确认尹先生在事发时没有与老人发生碰撞,其帮扶行为属于善意救助,不存在肇事逃逸的情况。“我们也提醒广大市民,遇到他人需要帮助时,不必因担心被冤枉而犹豫,但可以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比如拍摄视频、寻找目击者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起事件被报道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为尹先生的坚持点赞,同时也对 “扶老人被冤枉” 的现象展开讨论。有网友留言说:“尹先生是好样的,没有因为被冤枉就放弃自证清白,也没有因为这次经历就丢掉善意,这种精神太难得了。” 还有网友表示:“现在好人难做,主要是因为证据不足时,很容易被误解,希望能有更多的监控覆盖,让善意不被辜负。”
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历:“之前我在路边帮一位摔倒的老人捡东西,也被家属怀疑过,幸好当时有路人用手机拍了视频,才证明了我的清白。” 他们建议,遇到类似情况时,除了寻找监控,还可以让路人帮忙作证,或者用自己的手机拍摄现场视频,避免后续产生纠纷。
还有法律界人士在评论区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俗称的 “好人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善意救助者的合法权益,鼓励人们见义勇为。“即使遇到被冤枉的情况,救助者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必过度恐慌。”
截至目前,尹先生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儿子的病情也有所好转。他说,这次经历虽然让他委屈了十几天,但并没有改变他 “愿意帮助别人” 的想法。“下次再遇到有人需要帮忙,我还是会伸出援手,只是会多注意保留证据,既帮助别人,也保护自己。”
而那位摔倒的老人,经过检查后身体并无大碍,目前已经在家休养。老人家属也表示,以后会更加理性地处理类似问题,不再轻易误解他人的善意。这起事件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它留下的思考仍在继续 —— 如何让救助者不再 “流血又流泪”,如何让善意在保护中传递,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