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8 23:10

洪某解绳摘爪拍照,那玛峰“入门级”变“夺命坡”!

31岁登山爱好者洪某在那玛峰山顶滑坠身亡,明明是被称为“入门级”的贡嘎卫峰,却因为三个“不该”的操作,把“看风景”变成了“送性命”。

事情发生在那玛峰5300米的山顶,当时洪某和三个同伴已经爬到了目的地。山顶白雪皑皑,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一侧友都绑着绳索站在安全区域休整。

洪某想给同伴拍张“更有氛围感”的照片,就把绑在腰上的安全绳解了——这根绳子是连接同伴的“生命线”,没了它,他等于独自站在“悬崖边缘”。

接着,他又把套在鞋子上的冰爪摘了,可能觉得“蹲在地上拍照,冰爪硌得慌”。可就在他从蹲姿站起来的瞬间,脚底下的硬雪滑了一下,被松开的冰爪带了一下,整个人失去重心,先趴倒在雪地上,顺着陡坡往下滑。

他第一次试图站起来,可雪坡太陡,刚撑起身子又摔下去;第二次想跪着想稳住,可速度已经起来了,膝盖蹭着硬雪,根本停拉他却够不着,只能看着他越滑越快,最后坠下崖去。

视频里有人喊“是谁啊”,有人急得声音发抖:“头朝下摔哆哆嗦嗦说:“是领队洪某……”

等向导和同伴下去找的时候,洪某已经滑了一两百米,出了雪区,卡在碎石坡上。他身上全是撞击的伤口,额头肿。那玛峰的高度是5588米,他坠落在5300米的地方,刚好是“雪线以下”的碎石区,坚硬的石头比雪更致命。

那玛峰本来是登山新手的“友好山峰”。它是贡嘎雪山的卫峰,路线成熟,没有太多技术难点,还能看到贡嘎雪山的“全景照”,每年都有很多人来“打卡”。

可去年这里出了问题——一条5冰裂缝横穿路线,怕有人掉进去,当地暂停了所有登山许可,直到今年才重新开放。洪某他们四个人,没办任何许可就私自往上爬,等于“绕开了关卡”闯“危险区”,这是悲剧的“源头”。

更要命的是三个“致命操作”。第一个错,解安全绳。有户外博主分析:“山顶的风比山下大,就算你站着不动,风都能把你吹得晃两下,没了安全绳,稍微一滑就会掉下去。

就像去年四姑娘山有个驴友,也是为了拍“悬崖边的背影”解开安全绳,结果踩空坠崖,跟洪某的结局一模一样。第二个错,摘冰爪。冰爪是“登山鞋的和冰面,摘了之后,脚底下跟踩了油似的,哪怕你平衡再好,也站不稳。第三个错,没拿冰镐。冰镐是“滑坠时的刹车”,就算你开始滑了,用冰镐扎进雪地里,能减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可洪某光顾着拿手机拍照,冰镐放在旁边的背包里,等他想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有网友问:“为什么不用手或者脚插入雪中制动啊?”有经验的登山者说:“五千多米的雪,都冻成‘冰壳’了,跟石头似的,徒手插进去根本没用,反而会划伤手。

”还有人骂:“私自攀登就算了,还犯这么低级的错,简直是拿命开玩笑”——这就像“没系安全带开快车”,早晚要出事。
现在,当地正在想办法把洪某的遗体运下来。可那玛峰的山坡全是松动的碎石,加上最近天气不好,经常刮风,村民们只能用绳子绑着救援队的人说:“出于人道主义,尽量让村民免费运,可地形太复杂,得好几天才能运下来。”



关于“私自攀登该不该免费救援”的争议挺大的。有人说:“自己违规爬上去,出了”可也有人说:“不管是不是违规,人命关天,救援队帮忙是应该的。
”其实,洪某的悲剧,说到底是“侥幸心理”害了他。他觉得“入门级山峰没危险”,觉得“就解一会儿绳子没关系”,觉得“冰爪摘了也能站稳”,可大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那玛峰虽然“难度低”,可它还是5000多米的高山,还是有陡坡、有悬崖、有硬雪——这些“看似普通你的命。洪不该”,每一个都能避免悲剧,可他全犯了。

有人骂洪某“自作自受”,有人替他可惜“才”,可不管这起悲剧的“真凶”。你觉得,私自攀登的人,该不该让救援队免费救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洪某解绳摘爪拍照,那玛峰“入门级”变“夺命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