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
一、箭在弦上:美军空袭计划浮出水面9 月 26 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爆料,4 名匿名消息人士证实美军正制定针对委内瑞拉境内 “贩毒目标” 的空袭方案,可能几周内实施,核心为无人机打击贩毒集团与实验室。这并非空穴来风:美军已向加勒比海派遣 8 艘舰艇、4000 余名兵力,10 架 F-35 战机进驻波多黎各基地,距委本土仅 1050 公里,特朗普更授权前线 “可即刻开火”。与此同时,委国防部长披露,美军侦察飞行近两月激增三倍,已从昼间转向隐蔽的夜间行动,B-2 轰炸机也在挪威海域测试新型精确武器,被解读为战前演练。
二、借口与真相:石油利益驱动的霸权算计“扫毒” 仅是美方惯用托词。美国缉毒局 2025 年报告显示,委毒品流向美国的数量仅为墨西哥的 15%,却动用足以发动地区战争的兵力 —— 含核潜艇、两栖攻击舰的庞大舰队,堪称 “大炮打蚊子”。其真实意图直指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该国已探明储量 3038 亿桶,占全球 17%,而美国页岩油成本比委高 30%,掌控此地可直接压低能源成本。这延续了 2019 年扶持反对派政变的逻辑,本质是通过政权更迭掌控拉美资源命脉,践行 “新门罗主义”。
三、攻防对峙:脆弱平衡下的军事博弈美军虽呈压境之势,却暗藏短板。F-35 战机素有 “娇生惯养的少爷” 之称,发动机寿命仅 800 小时,每小时维护费 4.5 万美元,且 2024 年曾在叙利亚因导航故障误炸平民区。更关键的是,委部署了俄罗斯 S-400 防空系统,其米波雷达可识破 F-35 隐身涂层,2023 年曾在叙利亚锁定美军同款战机。委方还将民用雷达连网构建预警体系,2024 年曾用农场气象雷达发现美军侦察机,并集结 800 万民兵准备游击防御。美军关塔那摩基地遭飓风损毁,弹药仅够支撑三天,补给线易受袭扰,使其投鼠忌器。
F-35
四、地缘震荡:国际社会的谴责与分化美方行动引发拉美反霸权浪潮。墨西哥总统明确反对干涉内政,玻利维亚总统直指其 “以禁毒为名掠夺资源”,洪都拉斯前总统谴责军事封锁违反国际法。但圭亚那等国允许美军借境,显现地区立场分裂。联合国层面,委外长希尔提交照会控诉 “非法军事威胁”,但俄中等国的支持多停留在舆论层面,委紧急求购的红旗 - 9B 防空系统恐难及时交付。国际油价已因局势紧张波动,若空袭发生,全球能源市场将遭受重创。
五、战争阴影:可能的结局与深层代价尽管美军完成部署,但智库普遍认为其难下决心全面开战。3000 万人口的委内瑞拉并非小国,巷战与石油设施游击战可能复制 “阿富汗泥潭”,而美国空军维护费早已超支,国会难批巨额军费。更可能的剧本是 “象征性打击”:以无人机摧毁少量目标施压马杜罗政权,却可能触发委方对美军基地的报复。这场以 “扫毒” 为名的霸权冒险,终将加剧拉美对美国的信任危机,动摇其 “后花园” 统治根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