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上将问马斯克:如何打败中国?他给美国支招,说了一个重要前提
2020年2月289日,美媒报道一场美国空军协会的军事研讨会上,气氛有些微妙。美国空军上将约翰·汤普森抛出一个让在场许多人屏息的问题。美国该如何打败中国?
问题一出,现场安静得几乎能听见呼吸声。中国真的会超越美国吗?这个疑问,似乎已经成为美国军政界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科技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回答了这样的问题,给美国空军支招,说了一个重要前提。回答后却让现场陷入一片沉寂。马斯克究竟说了什么?
创新才是硬道理马斯克并没有从传统的军事战略或武器数量上去解答汤普森上将的提问,而是把话题引向了“创新”,尤其是技术迭代与生产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他指出,美国如果仍依靠过去的路径依赖,很快会被中国反超。在他看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制造更多,而在于制造不同。美国若想维持军事优势,需要依靠持续的、激进的创新。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直言战斗机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战场将属于自主无人机。话音刚落,会场陷入更深的寂静。
而创新的关键并不只是提出炫酷的概念或实验室技术,而是实现大规模生产。换句话说,能不能把图纸上的东西快速、便宜、稳定地造出来,并且不断优化,才是真正衡量创新能力的标准。
他以自己的公司SpaceX为例,说明如何在设计火箭的同时就同步搭建生产线,通过反复试错和迭代,最终做出既领先又适合批量生产的产品。
这种思路实际上直指美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软肋,过于依赖少数高端装备、大型军工项目,却在快速响应和大规模量产能力上逐渐落后。
马斯克毫不避讳地提到中国拥有大量聪明且勤奋的人才,并暗示这将成为中国持续创新的重要基础。
他的话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美国军方人士的呼应,美国空军采购主管威尔·罗珀就在同一场合坦言,美国在无人机等快速迭代装备上的发展速度已显不足。
他甚至略带无奈地指出,像SpaceX这样兼具创新与量产能力的公司,在全美范围内只有三个。而他口中那句战斗机时代已经结束,敲给了所有还沉浸在传统军事优势幻觉中的人。
那么,取代战斗机的到底是什么?中美两国在代表未来方向的无人机领域,又各自走到了哪一步?
无人机与未来战场马斯克所说的自主无人机战争,并不是遥远科幻片中的场景,而是正在逐渐形成的现实。尤其是在2022年之后的几场地区冲突中,无人机已经展现出改变战局的威力。
它们成本低、灵活性强、可执行多种任务,从侦察到攻击,几乎重塑了现代战场的节奏。而在这个赛道上,中美的发展路径和成果展现出明显差异。
中国不仅在民用无人机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大疆等公司早已成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代表,更在军用领域快速推进。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民用无人机生产企业超过2300家,量产机型超过1000款,年交付量超过300万架,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
在专利方面,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达到全球总量的70%。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形成从微型无人机到大型无人作战飞机的全谱系发展能力。
2025年首次公开的九天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产物。它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6吨,挂载能力惊人,能执行对空、对地、对海多类型任务,甚至被称为空中无人机航母。
其机腹内置的蜂巢任务舱可携带上百架小型无人机或巡飞弹,实现集群作战和纵深打击。反观美国,虽然在高端无人机技术上仍有积累,却面临制造困境。
美国CNN在2025年的一篇报道中就指出,美国在小型无人机量产方面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而本土替代方案成本高昂、产能有限。
美军提出的复制器计划,目标也只是在两年之内制造3000架无人机,这个数字与中国年产量数千万架相比,几乎不值一提。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不仅是制造能力,还包括技术整合速度、产业链完整性,甚至文化层面是否容忍失败、鼓励快速迭代。
马斯克所强调的激励创新、宽容失败、拒绝停滞,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其值得玩味。
无人机只是缩影,中美在科技创新机制、人才体系、工程转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似乎正在悄然定义下一阶段的竞争格局。
人才、电力与未来马斯克在多次访谈中都提到一个观点,中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只是技术突破,更是它背后庞大的工程师群体、惊人的发电总量和几乎停不下来的建造能力。
他甚至预测,到2025年底,中国的发电总量可能会达到美国的2.5倍甚至更高。为什么总提发电量?因为电力是现代科技社会最基础的粮食。
人工智能训练、数据中心运转、工业互联网、电动汽车等等几乎所有未来技术都依赖稳定而充沛的电力支持。没有电,再好的算法也只能躺在论文里。
而在人才方面,马斯克也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对中国的认可。他说中国拥有的杰出人才数量惊人,他们工作非常勤奋,这种实力不一般。
他特别指出很多国外的人其实并不清楚中国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一种基于事实的认可,而非外交辞令。
中方在科技领域的投入早已超出单一产品或公司的范畴,而是逐步建成一套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大规模制造、商业落地的完整创新生态。
无论是光伏、电池、5G还是无人机,中国不只是做出了几个好产品,更是建立了一套可持续、可扩展的技术输出体系,这并不是说美国失去了优势。
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上,美国依然领先。但从1到100,尤其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可大规模部署的产品,中国表现出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执行力。
而这,恰恰是马斯克所指创新最难部分。回过头看,马斯克所说的激进创新,其实不仅仅指技术本身,更是一种组织方式、生产逻辑与社会动员能力的结合。
没有强大的电力基础设施、没有规模庞大的工程师队伍、没有快速迭代的制造文化,创新很容易沦为小众游戏。
pic/a1cdnfze0hm.jpg
pic/wbxwi4ix3q5.jpg
马斯克用一个看似技术化的答案,回应了一个充满地缘政治色彩的问题。他没有谈论航母数量、导弹射程或是核弹头,而是把焦点放在了创新、制造与人才这些基本面上。
他的观点在那一刻让全场安静,也许正是因为大家突然意识到,真正的竞争,早已跳出了传统军事对抗的框架。中国是否会在整体实力上超越美国,这是一个宏大且开放的命题。
pic/txfysamlqnp.jpg
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是制度的竞争、是创新机制的竞争,更是基础能力的竞争。
无人机只是一个例子,而中国在这条路上正在加速前进,这或许才是真正让全场鸦雀无声的原因。
pic/cokxydjx5bc.jpg
主要信源美国空军问“如何才能在军事上击败中国”,马斯克这样回答——环球时报2020-03-03
马斯克:中国实力不一般,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观察者网2025-05-22
报告:中国无人机领域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七成——2024-10-27 10:03:59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版无人机航母来了!“九天”首飞在即,“空中巨兽”战力拉满——大众日报2025-05-19
美国面临无人机制造困境,难以与中国等国相匹敌——京报网2025-09-1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