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将见证五角大楼历史性一幕,特朗普已学聪明了:绝口不提中国
2025年9月底,一纸“五角大楼全球召集令”搅动国际舆论风暴,全球800多名美军将领被要求于9月30日全部返回美国本土开会,这一史无前例的动员迅速登上各大头条。此时的特朗普却一改往日高调,在面对记者追问中国是否与此次动员有关时,三缄其口,只说“这只是一次例行会议,不必小题大做”。
可偏偏就在美国无人机计划全面失败的背景下,这场动员来的格外突然、格外沉默,也格外值得深思,总统嘴上不说,往往才说明心里最在意。
全球召集令详解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军官会议,更不是哪位将领的告别晚宴,2025年9月30日,美国本土将迎来800多名美军将领的齐聚。
要知道,美国现役将领总数不过千人,能一次性召回八成,堪称“美军版大阅兵”前的闭门动员,这场会议的指令来自防长赫格塞思,五角大楼随后也证实了消息,称会议核心是“加强领导层沟通与士气建设”。
但问题是,美军士气为什么突然需要“重建”,答案其实不难猜,过去几年的“无人机计划”本是拜登政府留给特朗普的“武器遗产”,原计划在印太地区部署数千架无人机,以此牵制中国,可最终却以“系统无法集成”和“交货严重拖延”收场。
五角大楼内部消息称,这场技术失败让军中高层信心动摇,甚至出现战区指挥官“消极执行”的现象,赫格塞思此时紧急召集将领,显然不是为了喝咖啡叙旧,更像是要“敲打军心”。
虽然特朗普对外声称“只是一场普通会议”,但熟悉他风格的人都知道,他越是轻描淡写,越是说明背后藏着不寻常的压力,而这压力,似乎正是他这次选择沉默的关键所在。
沉默策略有人说,特朗普变了,过去那个在每一场演讲中都要“点名中国”的特朗普,如今却在如此敏感的时刻一字不提。
9月中旬,CNN记者在白宫外追问他是否担心中国对美军动员有所反应,他只笑了笑,说:“别太紧张了,美国没打算打仗,”明明是全球都在猜测中美是否将迎来正面对抗,但特朗普却用一贯的“老狐狸”姿态,选择了闭口不言。
这种沉默,并非偶然,而是他对现实的清醒判断,首先是盟友不可靠。,曾经被美国视为“铁杆战友”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如今都变得“口头支持,行动观望”。
这些亚太盟友在面对“战时援美”问题时普遍态度暧昧,谁也不愿意第一个跳进火坑,没有盟友敢拍胸脯保证战时出兵,美国的“第一岛链”战略自然也就失去了实际支撑。
其次是军工能力严重下滑,美国造船业这几年日薄西山,连最基本的舰艇扩编都受限,美国造船产能只剩中国的五分之一。
更尴尬的是,美国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代工国”,欧洲忙着处理乌克兰和能源危机,印度则自身难保,特朗普当然清楚,嘴上说得再响亮,如果没有船、没有兵、没有后勤,开战就是自杀。
最后是地缘格局不利,俄朝与中国关系日益紧密,一旦在西太平洋有任何风吹草动,美国极可能面临“多线作战”。
中俄战略协作正日趋稳定,尤其在能源、军技、外交层面的协调频繁增多,特朗普若贸然挑衅,很可能引火烧身。
在这种局面下,特朗普的选择其实很简单:不说,不等于不在意;沉默,反而是一种智慧,这不是他软了,而是明白此刻与中国对抗,不是机会,而是风险,他知道,美军需要的是喘息,不是挑衅;需要的是整顿,不是冲锋。
无人机计划溃败理解这场动员会的真正背景,绕不开一个关键词:失败,更具体地说,是“全球无人机计划”的全面失败。
这项始于2023年的战略工程,原本是美国针对中国的一张“科技底牌”,计划在印太地区部署数千架无人机,形成“低成本高密度”的战略封锁圈,目标是在2025年8月前完成部署。
但到了今年8月,五角大楼不得不悄悄承认:计划流产,几乎颗粒无收,一方面,供应商拖延交货,部分无人机甚至到现在还没进厂。
另一方面,软件系统对接失败,导致多型无人机“互不兼容”,连基本的集群飞行都做不到,有美军内部人士直言:“这是一次系统性崩溃,暴露了我们军工体制的所有弱点。”
这场失败不只是一个项目的终止,它折射出的是五角大楼深层次的问题:组织臃肿、效率低下、技术碎片化,原本设想的“智能战力打击链”,在现实中成了一堆不能协同的“电子玩具”,巨额投入打了水漂,士气自然也随之崩塌。
而这场失败恰恰是特朗普急于“召将进京”的导火索,他需要一个场合“喊一嗓子”,需要一次聚会“重整军心”。
但他又不能把问题指向中国,因为那会让美国看起来像是“打不过对手,开始自家吵架”,所以他选择模糊焦点,把失败归咎于“管理问题”,再用一场动员会做“情绪修复”。
这也解释了他为何在面对中国问题上突然“哑火”,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也没用,与其揭短,不如闭嘴;与其宣战,不如自救。
从召集令的突然发布,到特朗普的刻意回避,再到无人机计划的轰然倒塌,这一连串的事件拼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不容忽视的图景。
美国正处在一个从“战略主导”到“战术防守”的过渡期,五角大楼的动员会,是在为失落找补,是在为未来铺路,更是对现实的一次集体低头。
而中国,即便未被点名,却始终是这场剧本中无可忽视的“隐形主角”,特朗普不提中国,并不代表中国不在场,反而说明,中国已然成为美国每一次军政动作中的隐线坐标。
9月30日这场会议是否能真正“重燃美军士气”,没人能打包票,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中国继续稳步前行,美国的焦虑就不会停止,在一个多极化迅速加剧的时代,单边霸权的时代终究难以为继。
接下来的日子,世界还会看到更多沉默、更多试探、更多角力,至于这场动员背后究竟是“重整旗鼓”还是“临阵磨枪”,我们就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
全球800美军将领被召回,要聊啥?美官员预测:防长将强调“战士精神” 2025-09-27 14:03·红星新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