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程序员深圳台风当晚住在电车上:相当安全和舒适,只买了3盒泡面,不会冒险去海边睡觉
2024 年 9 月 24 日,超强台风 “桦加沙” 以近海掠过的路径逼近深圳,裹挟着 14 级阵风与持续性暴雨席卷城市。随着台风预警升级,深圳全市于当日启动防台风防汛一级应急响应,从 23 日 14 时起分阶段实施停工、停业、停市、停运措施,而停课措施则已在 22 日晚间提前落地。全市所有室内避险场所尽数开放,应急、城管、交警等多部门联动投入防御,累计转移安置群众超 30.6 万人,一场覆盖全城的台风防御战就此展开。在这场全城戒备的防御行动中,41 岁的程序员张运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度过了台风影响期 —— 他的 “家”,是一辆停放在公司园区室内地下停车场的特斯拉。
台风夜的车内直播:一场关于 “安全” 的解释
9 月 23 日晚,当深圳多数居民紧闭门窗、在家中关注台风动态,担忧室外风雨是否会突破防护时,张运来正坐在自己的特斯拉驾驶座旁,打开手机直播界面与粉丝聊天。镜头里,他穿着一件浅灰色休闲 T 恤,面前的中控台上放着一个白色保温杯,车窗外的雨声透过玻璃隐约传来,但他的语气却十分平静。
“我昨晚睡得挺好的,和平常一样。” 直播中,张运来对着镜头说道,手指偶尔会轻轻拂过方向盘上的防滑垫 —— 那是他前段时间刚换的,上面印着简单的几何图案。有粉丝在评论区担心他的安全,问是否把车停在了海边,他立刻拿起手机调整角度,让镜头对准停车场的天花板:白色的灯管整齐排列,地面是干净的灰色水泥地,远处还能看到其他公司车辆的尾灯。
“昨天深圳湾公园就已经不对外开放了,行人和汽车都不能入内。” 他特意放慢语速,确保每个粉丝都能听清,“我虽然还是睡在车里,但停车的地方是公司园区的室内地下停车场,四周都是混凝土墙体,既吹不到风,也淋不着雨,非常安全。” 为了让家人放心,他当天下午还特意给妻子发了停车场的视频,视频里他绕着车子走了一圈,展示周围的防护栏和应急通道,反复保证不会开车去海边,更不会拿生命冒险。
拒绝酒店的理由:习惯与安全感的选择
面对粉丝 “为何不找家酒店暂住” 的疑问,张运来在直播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表示,首先是早已习惯了车上的生活,这辆特斯拉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个移动的 “小窝”—— 后排座椅可以完全放平,铺上自己带来的薄床垫和浅蓝色床单,再放上一个荞麦枕头,躺下后空间足够舒展;副驾座位旁的储物格里,整齐叠放着两件换洗衣物,中控台下的小抽屉里则装着牙刷、牙膏、充电宝等日用品,一切都摆放得井井有条,让他觉得舒适又自在。
其次,他认为台风过境时,住在高层住宅反而没有那么安全。“你想啊,台风天风大,高层窗户容易受冲击,而且万一停电停水,上下楼也不方便。”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了指停车场的顶部,“我把车停在室内地下停车场,相当于是在地面以下,以前的防空洞、避难所不都是建在地下吗?这里的结构稳固,安全性肯定比高层好。”
有网友猜测他住车里是为了省钱,张运来却坦言,省钱只是附带的结果,他的初衷从来不是为了减少开支。“之前我租过深圳的城中村,那间出租屋只有七八平米,窗户对着巷子,白天都得开灯,墙壁上还会掉墙皮。” 回忆起过去的租房生活,他轻轻摇了摇头,“相比那种狭小又压抑的环境,我更喜欢现在的状态 —— 想换个地方待着,发动车子就能走;晚上累了,躺下就能睡,这种自由和灵活,是出租屋给不了的。”
车内生活的日常:从深圳湾的海景到园区的 “小不便”
在台风影响前,张运来最常把车停在深圳湾附近的合规停车区域。他记得,每天早上醒来时,只要摇下车窗,就能看到成片的繁茂树木 —— 有高大的椰子树,叶片在海风里轻轻晃动,还有开着粉色花朵的凤凰木,花瓣偶尔会飘落在车顶上;再往远处看,就是一片浪漫的海景,清晨时海面上会泛着淡淡的金光,傍晚则能看到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
更让他满意的是,深圳湾公园附近的公共卫生间干净整洁,瓷砖地面一尘不染,洗手台旁还放着洗手液和纸巾。“我每天下班会先去健身房,跑跑步、练会儿器械,洗完澡再开车回停车点。” 他说,每次健身完,带着一身清爽钻回车里,盖上自己带来的薄毯子,听着窗外的海浪声或风声,那种惬意和满足感,让他觉得比住在任何房子里都舒服。
不过现在,因为台风 “桦加沙” 的影响,他把车挪到了公司园区的地下停车场,生活里多了一点 “小不便”—— 园区附近的健身房都暂时停业了,没办法洗澡。“现在只能自己解决,我在车里放了一个小水桶,每天用保温杯接热水倒进去,再用毛巾简单擦洗一下。” 他说着,从后排座位下拿出一个蓝色的折叠水桶,桶壁上还印着健身房的 logo,“虽然不如洗澡方便,但特殊时期,这样也能应付。”
偶尔,张运来会站在停车场的出口处,远远望向深圳湾的方向。他知道,那边有深圳的顶级豪宅深圳湾 1 号,房价高达 20 多万元一平方米,“我这辈子估计都买不起那样的房子”。但他并不觉得遗憾,“有人花大价钱买房看风景,我只要把车停在深圳湾,每天醒来就能看到同样的景色,花的钱还少,这样已经很好了”。
台风中的物资与城市景象:理性与秩序的交织
9 月 23 日上午,在 “五停” 措施全面实施前,张运来去了一趟公司附近的超市。当时超市里已经有不少市民在采购物资,他看到米面油货架前围了不少人,蔬菜区的绿叶菜也所剩无几,甚至连方便面货架都空了大半。但他没有跟着抢购,只拿了 3 盒自己常吃的番茄味泡面,又买了两瓶矿泉水。
“没必要买那么多东西。” 他解释道,“深圳的应急保障做得很好,而且这次台风只是近海掠过,估计过两天就过去了。我昨天已经吃了一盒泡面,剩下两盒吃完,应该就能恢复正常工作生活了。” 他的车里还放着之前买的饼干和牛奶,足够应对短暂的物资需求。
当天中午,张运来原本想开车出去找家餐厅吃饭,却发现园区附近的餐馆几乎都关了门,只有一家便利店还在营业,但里面的热食已经卖完了。他只好回到车里,用保温杯里的热水泡了一盒泡面。吃泡面的时候,他偶尔会抬头看一眼停车场的入口 —— 外面的风似乎比早上小了一些,雨也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不再是之前的倾盆而下。
下午,他趁着雨势减弱,走出停车场在园区里转了转。路上很安静,只有零星的工作人员在巡查,地面上有一些被风吹落的树枝,大多是细枝,没有看到大树倒塌的情况。“之前看新闻说,福田区提前修剪、加固了超过 4100 株树木,还疏通了排水系统,现在看来,这些准备工作确实起作用了。” 他一边走,一边用手机拍了几张园区的照片,发给妻子报平安。
而他的同事们,此时大多在家中居家办公,公司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因为车子停在园区,张运来只要想工作,随时都能走进办公室 —— 打开电脑,连接上公司的内网,就能和平时一样处理代码和项目,“比在家办公更方便,至少不用担心网络卡顿”。
防御战落幕:解除 “五停” 后的城市复苏
9 月 24 日 16 时,深圳官方平台 “深圳发布” 发布消息:台风 “桦加沙” 已逐渐远离深圳,对城市的影响明显减弱,全市范围内正式解除 “五停” 措施。消息发布后,园区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同事开车回到公司准备次日复工,也有居民走出家门,在附近的路上散步。
张运来看到解除通知时,正在车里整理自己的物品 —— 他把用过的泡面盒放进垃圾袋,又把薄床垫叠好放在后排。他抬头望向停车场的出口,外面的天空已经放晴,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的马路上,车辆渐渐多了起来,偶尔能听到鸣笛声,街边的店铺也开始陆续打开卷帘门,准备恢复营业。
这场持续两天的台风防御战,最终以 “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快恢复” 的目标圆满落幕。张运来收拾好东西后,发动车子缓缓驶出地下停车场,准备去附近的便利店买一瓶冰镇可乐 —— 这是他在台风过后,想给自己的一点小奖励。车子行驶在渐渐恢复热闹的街道上,他看着窗外的景象,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了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