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结局:直到夏元露出真面目,才懂韶中替妹顶罪的真相
百万烟土说沉就沉,谁的心跟着一起掉黄浦江?1929年3月,上海关码头,18担印度鸦片被扣,宋子文眼皮底下,货主夏元连夜把船凿了。
我看完新出的海关档案,只想问一句:亲妹妹韶华还在船上,他到底算准了什么?
货不是他的,是财政部的面子。
船也不是他的,是英商保险公司的船。
人更不是他的,是从小替他背锅的韶中。
可他还是签字,让水手把舱底炸药点了。
火光亮的那一秒,他脑子里不是鸦片,是120万大洋的保单,是纱厂、面粉厂、钱庄一口气全活。
档案里夹着一张手写便条,铅笔字:
“妹若怨我,下辈子我给她当马。
”
字丑,像小学生,落款夏元。
我盯着那行字,忽然明白,他根本没打算让韶中活。
顶罪是顺水人情,妹妹死了,弟弟坐牢,舆论熄火,他干净。
可韶华没死。
她抱着穆子儒的尸体从江里爬上来,手里攥着半截船板,指甲掀翻三块。
后来闻知秋告诉我,那天夜里,韶华只说了一句话:
“我哥把良心卖了,我得去赎回来。
”
赎法简单粗暴。
她把夏元保单的副本寄给宋子文,附一张字条:
“货沉了,人还在,您要脸,我要命。
”
三天后,夏元账上多了120万,同一天,韶华在申报登声明:
“绍华贸易行即日起停业,全部资产捐给禁烟委员会。
”
钱到手,她一分没留,全砸在哥哥脸上。
夏元气得砸了整个办公室,骂她疯了。
韶华回他一句:“你算利润,我算人心,人心赔光了,利润就是纸。
”
我翻到她后来给股东的信,白纸黑字:
“商人不缺聪明,缺的是怕。
我怕半夜鬼敲门,怕孩子指着我脊梁,怕钱烫手。
”
再往后,韶中顶罪入狱,判了十五年。
档案里留着他的口供,只有三行:
“我放的火,我凿的船,与我哥无关。
”
法官信了,记者信了,连夏元自己都信了。
可我知道,那天点火的是夏元,韶中只是替他把火柴递过去。
最讽刺的是,夏元后来真成了民族企业家典范。
照片登在申报头版,西装笔挺,捐了五万大洋建学校。
没人记得江底那18担鸦片,也没人记得韶华把全部身家捐出去后,靠给人抄账本糊口。
她死的时候,口袋里只有一块大洋,医院账单上还欠三块二。
我把档案合上,忽然想起一句话:
钱能救急,救不了夜里的心跳。
夏元赢了算盘,输了妹妹,赢了名声,输了这辈子安生。
韶华输了公司,赢了睡觉不关门。
输赢到底怎么算,黄浦江潮一声,全拍碎在岸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