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有以下习惯,大多不会孝顺,父母要给自己留后路!
“我把全部积蓄给你买房,你却连我住院的陪床费都要AA?”北京朝阳法院去年判下的这起案子,把不少父母直接吓醒:原来掏心掏肺也能换来一句“法律没说我得多付”。
别急着骂孩子白眼狼,我们先把镜头拉回自己家厨房——是不是每次端菜出来,他连头都不抬?
你一边刷锅一边安慰自己“孩子学习累”,其实那一刻,孝顺的账户已经悄悄透支。
很多人以为不孝是长大才变坏的,错,根子在6-12岁。
中科院最新跟踪发现,童年要啥给啥的孩子,成年后感恩指数直接掉42%,像提前透支的信用卡,账单早晚寄到父母手上。
别再说“等孩子懂事就好了”,习惯不会一夜长出来,它靠你每天默许堆积。
怎么刹住车?
先把钱包分三格:30%养老、30%应急、40%零花,无论娃哭得多惨,养老那格贴上封条。
上海已经出现“合约式养老”,两千多个家庭把探视频率、医药费分摊写进协议,看似无情,却把丑话说在前头,反而少了翻脸时的狗血。
你怕伤感情?
真到病床前被踢皮球那刻,才最伤。
情感账户也得常对账。
日本小学每月固定一天“感谢日”,孩子必须亲手做顿饭,父母当面吃光,不许客气。
别小看这一盘糊掉的煎蛋,它逼孩子把“谢谢”翻译成行动,而不是口头打卡。
我们家试过一次,儿子把厨房炸成战场,端出来黑乎乎一团,我咬牙吃完,他第二天居然主动给我倒热水,效果比吼他十句“要懂得感恩”管用。
有人问我:“现在改还来得及吗?
”我把话撂这儿:只要停止自动提款,账户就能回血。
上周我把买理财的短信故意留在桌上,女儿瞄到后问我“咱家钱够不够花”,我第一次没打肿脸充胖子,直接说“够,但得省着”。
她愣了半分钟,晚上把网购购物车删了一半。
孩子不是没良心,是以前没机会看到真实账单。
最后给一条最土但最稳的——把财产公证做了。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经写明:养老金、房子,谁的就是谁的,子女抢也抢不走。
别觉得生分,真正生分的是病床前那句“医药费你们先垫,回头再说”。
先把边界划清楚,爱才能回到它该有的位置。
孝顺不是天生的,是每天一点点让出来的。
从今天开始,把“我为你付出一切”改成“我们各付各的,再谈感情”,你会发现,孩子反而学会回头拉你一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