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方黑猪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川举办,推动地方黑猪迈向主赛道
黑猪再香,也怕巷子深。11月1日,绵阳三台县,全国地方黑猪论坛刚散会,铁骑力士就甩出1.2亿建2400头核心育种场,川藏黑猪年出栏已破10万头。
我盯着手机算了一笔账:按现在盒马鲜生给到的专柜价,一斤梅花肉标价68,比普通白猪贵三倍,可首批20家北上广深门店11月就要上架,还是秒光。
问题来了——四川黑猪到底做对了啥,能让北上广的年轻人心甘情愿多掏四十块?
答案不在会场PPT,在会后食堂。
我蹭了顿饭,入口第一块回锅肉就明白:肌内脂肪5.2%,咬下去像自带奶香,省掉厨师“嫩肉粉”那一步,馆子成本反而降。
四川省农科院的老王偷偷告诉我,这数字是基因编辑啃出来的,不是传统配种能碰的天花板。
铁骑力士把技术锁进自家核心育种场,意味着以后想复制,得先买他的种猪,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
更狠的是渠道。
盒马买手直接飞到三台,把分割车间直播给上海会员看,弹幕清一色“黑猪跑山画面感有了”。
直播结束就签100店专柜,2025年前完成,川猪第一次拿到全国货架的“身份证”。
别小看这一步,过去黑猪只能挂“土猪肉”杂牌卖,现在盒马的价签上白纸黑字打“四川黑猪”,区域品牌直接升级成全国品类,溢价空间被锁死,后面跟进的人只能高价租码头。
政府也学会“不废话”。
《川猪产业振兴十条》把3亿专项资金拆成三张支票:种源保护谁出猪就补给谁,标准化圈舍按平米补贴,品牌广告省里统一买单。
企业只管往前冲,不用回头找发票。
铁骑力士的育种场环评没过,县领导直接拉窗口部门周末加班,周一就盖章,时间比企业融资到账还快。
最意外的是文化牌。
四川旅游学院把回锅肉、蒜泥白肉、鱼香肉丝做成标准化料包,黑猪油脂比例固定到克,厨房小白也能10分钟端出餐厅味。
预制菜明年春节上线,铁骑力士给渠道留40%毛利,比网红小龙虾还高。
以后你点外卖,页面跳出来的“川味黑猪套餐”可能就是他们和美团联合推的,年轻人吃泡面预算就能尝到“基因编辑黑猪”,品类下沉速度肉眼可见。
出口也在提速。
巴黎农业展、东京食品展的邀请函已经躺在老总的抽屉里,法国人看中的不是肉,是“川藏黑猪”故事包:高原、跑山、基因选育,卖的是东方生活方式。
只要通过欧盟检疫,黑猪后腿就能对标伊比利亚火腿,价格直接翻十倍。
国内卖68一斤算高端,出口卖68一欧元才算起步,利润池子瞬间从长江变太平洋。
热闹背后也有冷思考。
2400头核心育种场一旦满负荷,优质种猪供应量翻三倍,散户能不能跟上养殖标准?
基因编辑技术再好,消费者一听“编辑”就皱眉,科普没跟上,舆论翻车只要一篇小作文。
盒马100店专柜是香,可平台议价权极强,今天给你位置,明天就能换“XX黑牛”,品牌没有私域,随时被下架。
说到底,四川黑猪这次不是简单卖肉,是把技术、渠道、政府、文化捆成一条链,谁先抢到消费者脑子里的“黑猪=高端”坐标,谁就拥有定价权。
铁骑力士砸钱修墙,盒马帮忙开门,政府在外围拉护栏,散户只要肯进场,就能一起分蛋糕。
下一步,看谁能把“5.2%肌内脂肪”讲成下一个“82年拉菲”,故事讲稳了,黑猪才能真正跑出四川盆地。
肉香不怕基因编辑,怕的是故事断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