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4口冒险看台风,母子二人被卷走,画面曝光,网友:没事找事
当香港天文台的八号风球信号高悬,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暂停键,这不仅仅是一个天气预警,更是一道为数百万人划下的无形“安全警戒线”,是对自然力量最基本的敬畏。然而,就在9月23日的下午,柴湾的海边,一辆白色私家车无视了那道醒目的物理警戒线,将车停在了禁区之内。
到底是太无知?还是对大自然毫无敬畏之心?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一道道警报为何成了耳旁风9月23日,超强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被冠以“风王”之名,香港天文台高悬八号风球,整座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政府高层早已定性,这次台风的威胁程度,可能堪比曾经肆虐的“山竹”与“天鸽”。
然而,就在全城戒备之时,一幅极不和谐的画面出现了,一辆白色汽车,载着一家四口,竟冲破了海边早已拉起的警戒线,他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近距离“观浪”,这种漠视危险的行为,为接下来的一切埋下了伏笔。
政府高层,从行政长官到政务司司长,都在呼吁市民不要外出“追风”,保安局启动紧急应变中心,教育局更是早早宣布了停课,这一切都在传递一个信号:这次台风,绝不寻常,必须严肃对待。
专业人士的声音同样振聋发聩,前天文台台长林超英等专家,不止一次地通过社交媒体发帖警告,强调浪涌的隐蔽性和致命危险,他们苦口婆心地提醒公众,那种看似壮观的巨浪,一旦发作,根本不给人留任何逃离的时间,历史上“风雨来前人被浪吞”的教训并不少见。
警告甚至已经精准地推送到了每个人的手机上,就在事发前大约一个小时,也就是下午2时20分,市民们都收到了台风升级和注意安全的预警短信,而在事发地香港柴湾的嘉业街防波堤,那道黄色的警戒线,更是最后一道物理屏障,一个最直白的“禁止靠近”的符号。
可惜,从政府的最高指令,到专家的科学分析,再到手机上的即时警报和眼前的物理阻拦,这四重警示,被这家人的侥幸心理,轻易地撕得粉碎。
一念之差的致命浪漫而这场悲剧的核心,源于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无知,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过分自信,一位40岁的父亲,一位38岁的母亲,带着他们年仅9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作为家庭的决策者和孩子的监护人,这对父母的选择,不仅将自己,更将两个毫无判断力的幼童,直接推向了深渊。
下午3点多,当他们驱车越过警戒线,把车停在离海浪最近的地方时,或许还沉浸在征服自然的刺激感中,他们可能以为,这只是一场足够安全的冒险,是给平淡生活的一剂调味。
然而,大自然从不开玩笑,一个毫无征兆的巨浪猛扑上岸,瞬间的威力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38岁的母亲和她怀中年仅5岁的儿子,当场被卷入汹涌的海中,消失在浪花里。
眼看妻儿落水,40岁的父亲出于本能,没有丝毫犹豫地跳海救,但个人的力量在狂暴的台风天里显得无比渺小,他自己也险些被卷走,幸而拼命抓住了附近停靠的一艘船只,才没有被大海吞噬。
整个过程中,唯一没有落水的,是那个9岁的女儿,她因为害怕,没有靠近岸边,从而幸免于难,但她也成了最无助的目击者,亲眼看着母亲和弟弟被卷走,父亲在海中挣扎,这惊魂一幕,恐怕会成为她一生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全城动员为一次侥幸买单最先发现险情并伸出援手的,是附近一艘快艇上的船家,他们是真正的平民英雄,在惊涛骇浪中,第一时间将已经昏迷的母子二人从海里捞起,同时也救起了在水中挣扎的父亲,官方的反应速度极快。
下午3时25分左右接到报警后,警方和消防人员在短短5分钟内就赶到了现场,紧接着,3辆消防车、3艘消防船、3辆救护车火速驰援,为了应对这次突发事件,消防部门甚至启动了紧急机制,召回正在休假的人员。
救援过程专业而艰辛,由于落水者距离岸边超过两米,且位置分散,给救援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救援人员先是跳上那艘施救的快艇,就地为已无知觉的母子进行心肺复苏,待他们被运送上岸后,急救人员立刻接力,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
从落水到全部被救上岸,整个过程大约只用了十几分钟,这高效的救援背后,是巨大的公共资源消耗,是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的付出,一次不负责任的个人冒险,最终的账单,需要由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体系和无辜的平民英雄来支付。
最终,一家三口被紧急送往东区医院,父亲并无大碍,尚能保持清醒,但母亲和5岁的儿子,虽然经过全力抢救恢复了呼吸和心跳,却仍未脱离危险,被送入了ICU继续治疗。
事件曝光后,网络上的批评声浪几乎是一边倒,网友纷纷吐槽这家人“没事找事”、“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还拖累了孩子”,这些评论虽然直白,却是大实话,敬畏自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关乎生命。
在极端天气面前,遵守规则、远离危险,这种克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智慧,更是对生命的珍视,更重要的是,这种敬畏之心,也是一种深层的社会责任感。
个人的“好奇心”和“冒险欲”,不应成为绑架公共安全、消耗社会资源、让救援人员以命相搏的理由,保护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本身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希望这次的教训,能真正敲响所有人心中的警钟。
信息来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