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4万年,海南发现30处旧石器地点
新京报讯 据“海南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从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山大学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本年度的南或河流域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中,新发现旧石器地点30处,其中至少有8处地点观察到原生地层。基于GIS系统的调查点和采集石制品分布图。图/“海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南或河遗址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金波乡石碌河上游支流南或河北岸。2023年经联合考古队确认其文化遗存性质,2024年9月至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联合考古队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并开展针对南或河流域的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
本年度的调查以正在发掘的南或河遗址为中心,分向上游方向和下游方向进行了全面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30处,其中正在发掘的南或河遗址命名为第1地点(BN1),其他地点按发现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至BN30。
第2地点剖面(红色箭头所指为出露的石制品)。图/“海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本次南或河流域的专项调查工作共采集石制品1191件。大部分采集石制品分布于南或河两岸河曲弯道沉积区的I级和II级阶地,也有部分地点发现于更高阶地。各地点的石制品原料多样,有砂岩、凝灰岩、泥岩、灰岩、砾岩、沉积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等,其中又以砂岩、灰岩为主。
调查发现的部分石制品。图/“海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联合考古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总体上各地点的石制品原料较为相似,但也发现由于南或河流域上下游基岩的不同,使得河流砾石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导致上下游不同地点的原料种类和丰富度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石制品具有典型的中国南方砾石工业特点,同时又包含典型的和平文化特征。据了解,和平文化指的是东南亚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是狩猎采集人群向定居人群过渡阶段的一种独特的石核工具文化。
比较而言,调查所得各地点石制品的文化面貌与发掘点BN1所获石制品面貌特征一致,已知其年代学数据可早至距今1.4万年。这是海南地区目前发现的遗址数量最多、单个遗址面积最大、石制品数量和文化内涵最丰富、年代最老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群。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调查地点经解剖仍保留有原生地层,为下一步在流域内系统开展考古发掘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基础和工作方向。从各调查点采集石制品的技术分析研究南或河流域该阶段的史前文化传统,可以为解决中国华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互动这一重大国际前沿学术课题提供重要线索。
编辑 刘梦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