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实验室李道春:将聚焦关键技术、空域管理、应用场景等方向持续发力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 文 洪昊旸 摄影】9月26日下午,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13场产业合作交流活动之一的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合作交流会,在郑州举办。会议聚焦低空经济新兴业态,搭建合作交流新平台,共同探讨低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新未来。蓝天实验室是河南唯一聚焦低空经济领域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蓝天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道春介绍了实验室如何以科技创新为笔、以产业实践为纸,在安阳写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一是紧盯堵点痛点,以“需求导向”破解产业技术难题。坚持“产业出题、科研答题”思路,建立专家团队与企业、行业部门常态化对接机制,围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和无人机警务应用融合需求,先后征集涵盖电池低温性能、超轻型载人飞行器安全、无人机集群控制等技术难题40余项,开展以重点任务为牵引的有组织科研。2025年新征集课题重点关注市场前景、转化应用,经评审立项20项,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思路陆续展开,帮助企业解难题、降成本、补空白、增利润。
二是聚焦规则规制,以“协同攻关”构建低空治理体系。针对空域逐步开发的飞行监管难题,瞄准低空空管体系设计和低空智联管控平台开发,联合中国联通开展5G-A通感一体能力研究,将5G-A测试技术与无人机监管平台有效嵌融,对低空飞行器的感知速度、高度、精度和时延等能力进行验证测试,实现“看得见、管得住、能溯源”;联合高校院所,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研发;携手北航天目山实验室、哈工大等单位共同起草9项行业团体标准,参与国家民航局、工信部关于低空领域规则制定,输出全国性技术规范14项。
三是贯通产学研用,以“场景创新”激活产业应用潜能。依托安阳良好的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科研赋能“数字城管、环保巡查、电力巡检”等12项城市综合场景,拓展“物流配送、血液运输、警航融合”新应用。在林州成功开展河南首条无人机山区邮路实现常态化运营,将传统陆运3小时的邮路缩短至25分钟;联合中国联通实施的“5G-A低空智联创新方案赋能城市智能血站建设”项目,在安阳市构建覆盖1200平方公里城市空域的无人机血液配送网络,配送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效率提升60%;聚焦“应用”和“反制”,支撑公安部门打造集“指挥调度、管控反制、培训考试”为一体的警航实战中心。
四是开放合作交流,以“生态共建”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先后与20余家科研机构、行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统筹创新联合体“扩圈延链”,吸纳会员企业65家,培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省创赛获奖企业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实验室+产业化公司”模式,孵化14家成果转化企业入驻园区,全市涉航企业突破160家,产业链能级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组团企业多次亮相知名展会,全面展示蓝天“智”造技术成果,在低空经济领域发出河南声音、推出安阳经验。
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更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蓝海。
李道春表示,从国家战略布局来看,低空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5G、北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低空飞行服务、低空物流配送、低空文旅体验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既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技术创新、规则构建、生态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科技创新的先锋队和产业生态的助推器,蓝天实验室将继续发挥‘建在产业链上’的独特优势,持续聚焦发力。”他提到,将强化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长航时、大载重、智能集群控制等核心技术,推动eVTOL、无人机货运等新装备研发;将构建空域管理“河南样板”,依托5G-A、北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智联平台,实现“看得见、管得住、能溯源”;将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与物流运输、城市治理、文旅服务等行业应用深度融合,打造“低空+”融合典范;将共建开放协同生态,欢迎更多企业、院校、资本加入蓝天实验室,共同开展技术共研、标准共制、场景共建,形成产学研用金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责编:王时丹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