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被患者狂砍20余刀,医患矛盾的背后藏着什么?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救死扶伤的白大褂却被自己救治的患者砍了20多刀,倒在血泊中。9月22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曝发生伤医事件。《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事发于当天上午,伤者是该院骨科一名王姓主任医师及跟诊的1名学生。
一位目击者称,事发当时,王医生跟学生在诊室,突然一名患者闯入诊室,随后反锁房门。紧接着,室内传出呼救声和混乱的声响。由于门被反锁,等保安等人用工具撬开房门时,看到的已经是血淋淋的场面,王医生已经被连捅多刀,伤势严重。幸运的是,经抢救,王医生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受伤学生伤势相对较轻,行凶者已被抓捕。而对于王医生遇袭原因及过程,工作人员表示不便多说,后续等医院调查通报。
事故发生后,有网友建议,以后每个医生坐诊时,整个透明的防护小间,像公交车司机的驾驶室一样,把患者和家属隔离开。但铁腕安保真的能根治医患矛盾吗?或许我们更需要的是构建互信、透明的医患关系,以及更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看看这些年发生的伤医事件,每一次都深深地在刺痛社会的神经。相关数据显示,仅2000年至2006年间,全国公开报道的伤医案件就超过200起,其中2006年广州华侨医院医闹事件中,院长被拘禁26小时,两个科室被迫关闭。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医者群体日益加剧的职业恐惧——当诊室从“救死扶伤”的圣殿沦为暴力滋生的温床,谁还能安心执起手术刀?
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医患沟通不畅是重要因素。患者带着病痛求诊,心理脆弱,对治疗效果期望高。而医生工作繁忙,可能无法充分倾听患者诉求、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导致患者误解。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对医疗结果认知偏差也不容忽视,医学有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疾病都能治愈,当治疗效果没有达预期,个别患者就将不满发泄在医生身上。
医护人员每天面对复杂病情、高强度工作,心理压力本就巨大,伤医事件会让他们安全感降低,甚至有人可能对职业选择产生动摇。如果这种现象蔓延,未来投身医疗行业的人才减少,最终受损的还是广大患者。可以说这次事件不仅是一位优秀医生的悲剧,更是整个医疗体系的伤痛。希望王医生早日康复,也期待社会能从根本上反思和改善医患关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