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7-29 10:16

“笋”势而上,来五通桥开启一场寻“苦”之旅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春日的暖阳唤醒了藏在山间的鲜嫩苦笋。在五通桥区金山镇皂角村的苦笋林里,一株株嫩笋冲破土壤的束缚,探出尖尖的“脑袋”,带来春天的鲜嫩味道。

每年春夏之交是苦笋大量上市的时候。清晨,笋农们便穿梭在竹林间,弯腰、挖土、采笋,动作娴熟而利落。不一会儿,笋农们的编织袋便已装满带着泥土芬芳的鲜嫩苦笋。
周艳也是挖笋队伍的其中一员,只见她一边麻利地挥动着手中的工具,一边向桥妹传授着挖笋的诀窍。这把陪伴她多年的挖笋工具足有六七斤重,但在她手中却显得格外灵活。“刚开始拿的时候觉得好重哦,现在天天用都习惯了。”周艳笑着告诉记者。
周艳对记者说道:“挖苦笋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根据苦笋根部的生长方向来挖,根部小而浅的苦笋要比根部深的好挖。”这位有着30多年挖笋经验的“老把式”,一个小时就能挖满一背篓苦笋。多年的经验让她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地面上只露出一点尖的苦笋,她就能准确判断出地下的长度和生长方向。
她的儿子谢志枰原本在外务工,今年因家中农忙返乡帮忙,母子俩短短十多天就挖了800多斤苦笋。谢志枰告诉记者,自苦笋开挖以来,一天最多能挖200多斤苦笋。

“在外头打工的活少了,正好赶上苦笋上市,就回来帮忙。”谢志枰说道,他们家的苦笋地有4亩多,分布在河边和山上,这段时间他和母亲已经挖了800多斤苦笋。

让谢志枰感到高兴的是,村里设有固定的收购点,收购商按照市场价格统一收购,既保证了苦笋的新鲜度,又方便了农户销售。
皂角村专干鲍丹对记者说道:“我们村的苦笋,基本是农户个人种植,村上现在有一个固定的收购点,日均收购量达3000至4000斤。”
“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在皂角村,苦笋不仅是春日里最具生命力的美味,更是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这里种植苦笋的历史悠久,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土壤环境,产出的苦笋口感鲜嫩,略带清苦,深受市场青睐。目前,全村苦笋种植面积达500亩,种植农户约400户,亩产2000斤左右,亩产值可达4000-5000元。
近年来,金山镇以特色农产品为载体,着力打造“土味金山”特色品牌,苦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皂角村的一张亮丽名片。镇政府通过整合农旅资源,推动苦笋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村民持续增收、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注入新动能。


               
               
               
                                    
                  
                                                [*]

                                                    [*]

                                                    [*]

                                                    [*]

                                                    [*]

                                                    [*]

                                                    [*]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笋”势而上,来五通桥开启一场寻“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