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7-29 10:16

近40年接力!乐山这一濒危物种“想开了”→

近日,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的峨眉拟单性木兰迎来盛花期,乳白色的花朵缀满枝头,为初夏的峨眉山增添了一抹圣洁的色彩。
记者在峨眉山植物园里看到,一朵朵峨眉拟单性木兰如精灵般舒展身姿,尽显优雅。科研人员正抓住花期开展人工授粉作业。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余道平介绍道:“峨眉拟单性木兰开花比较特殊,一朵花会开合两次。首次开花是最佳授粉期,第二次开花则意味着整个开花周期结束。在花含苞待放时授粉,结实率最高。”
据了解,作为峨眉山特有物种,峨眉拟单性木兰生长在海拔1300米左右的常绿阔叶林中,因在野外自然环境中极为稀少,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其性系统独特,同一物种中既有仅开雄花的“雄株”,也有同时具备雄蕊与雌蕊的“两性花株”。在发育过程中,雄蕊会牺牲自身以成全雌蕊完成繁衍。
余道平告诉记者:“它在繁殖上比较困难,生命周期长,要20年左右才完成营养周期,然后进入生殖繁育期,等开花了才知道它的雌雄。”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随着气温回升,花朵次第绽放。
据悉,峨眉拟单性木兰于上世纪40年代在峨眉山首次被发现,后消失近半个世纪,直至1987年才被重新找到。由于自然繁殖存在传粉难、种子萌发率低等问题,其野生种群稀少,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极度濒危(CR)物种。
“峨眉拟单行木兰野外发现时仅有70多株,经科研人员不懈努力,人工繁育出3500株,其中900株野外回归,390株在全国15个植物园进行保护。因保护成效显著,该案例不仅被生态环境部评为优秀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并推广,还得到联合国认可。”余道平说道。
人工繁殖、迁地保育、野外回归……科研人员持续近四十年的物种保卫战,见证了中国濒危植物保护的突破,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

                                                    [*]

                                                    [*]

                                                    [*]

                                                    [*]

                                                    [*]

                                                    [*]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40年接力!乐山这一濒危物种“想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