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壮观的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又名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头与山齐,头高14.7米、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神势肃穆,大气磅礴。大佛左右两侧沿江的崖壁上,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像。大佛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山道,沿绝壁开凿而成,曲折九转,奇陡无比。大佛雕凿完成后,曾建有7层楼阁覆盖(另有9层或13层之说),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但佛阁屡建屡毁。1956年8月16日,乐山大佛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龚光浩以“雄伟壮观的乐山大佛”为主题,通过手机镜头捕捉了大佛的雄姿。从已公开的作品来看,龚光浩可能选择了不同的视角和时段进行拍摄,以展现乐山大佛在不同光线和背景下的壮丽景色。作为手机摄影作品,龚光浩可能充分利用了手机的便携性和灵活性,通过合理的曝光控制、色彩运用和构图原则,使画面整体明亮而不失细节,展现出乐山大佛的雄伟与壮龚光浩的作品不仅捕捉了乐山大佛的自然之美,还可能通过巧妙的构图和色彩运用传达出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保护之意。“雄伟壮观的乐山大佛(龚光浩手机拍摄)”这一主题作品不仅展示了乐山大佛的壮丽景色,还体现了龚光浩作为手机摄影师的才华和创造力。这些作品对于传播乐山大佛的文化价值和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片来自(龚光浩:手机拍摄:提供发帖 )[*]
[*]
[*]
[*]
[*]
[*]
[*]
[*]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