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油劲舞豉游中,遍传沿岸味香浓; 天地间寻制豆道,下访西坝陈抟踪。
一首广为流传在岷江沿江的民谣唱道:“傻老川、傻老川,红油豆豉就是干,味道江湖大四川!”西坝小黄豆豉的传承人老向说起这段历史就津津有味。原来这种工艺始于宋代,宋陈抟老祖隐居在西坝圆通寺中,一是对西坝豆腐的制作工艺进行不断改进。在选料、浸泡、上磨、挤浆、烧煮、压单等工序上都有特别的讲究。用本地当年产小黄豆,加“凉水井”的水,上石磨磨制。“皮肤褪尽见精华,旋转磨上流浆液”,制成的豆腐白如玉、细若脂,入口绵软化渣,豆香扑鼻,嫩滑细腻。二是对豆豉的制作过程进行了细化,对整个工艺都进行了优化,制出的成品从感官和味道都好于民间的豆豉制品。后来西坝向家将这一工艺进行了传承,直到今天。
曾和赵匡胤比剑论道道教老祖陈抟,在驯化西坝小黄豆为农民广为种植的基础上,将小黄豆发酵成豆豉的工艺就逐步成为西坝本土特产,以前向家在河西片区就有两家做农产品加工:一家做麻糖,一家做豆豉而闻名,那首歌谣就说明了当时豆豉产品的兴盛。
这里老百姓之所以称之“傻”,与五通桥的盐业和西坝的制陶有关系。那时候盐是国家的专营,而地处产盐区的豆豉作坊在用盐上相对其他作坊要慷慨,也规避盐业专管的限制,故口味较咸,再加之装豆豉的罐子也是本土产的“西坝陶(瓷)窑”生产的,工艺精美在用完后也可以做他用;故而民间称之“傻”;老是因为井盐提卤水大量用水牛做为动力,老牛较多价格也便利,所以用在牛肉豆豉中的肉多而且有嚼头,故而说其“老”也;川就是指产地。 傻佬是沿江老百姓对买到超值便利的好东西的最高评价。
[*]
[*]
[*]
[*]
[*]
[*]
[*]
[*]
页:
[1]